細細回想,對父母,是索取多還是感恩多?
前段時間善良很火,不少人變著花樣說盡了善良的好處,但又有不少人說,過度的善良會毀掉我們,他們說得都挺有道理。
在我看來,只有會共情的人,才能把握好善良的尺度,才能用合適的方式與人為善,
最高級的善良,一定要學會共情。
?- 01 -
《天才在左瘋子在右》里有這么一個故事。有一位精神病人,認為自己是一只蘑菇,于是就蹲在角落里,每天不吃也不喝,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樣。
如果讓我們來治療他,我們該怎么辦呢?
我們可能會說:你不是蘑菇啊,趕緊起來吧。
我們可能說上百遍千遍,甚至還會過去拽他起來,這個病人必定還是會無動于衷,一動不動地做自己的蘑菇。
真正的心理醫生是這樣做的,他也撐了一把傘,蹲坐在了病人的旁邊。
病人很奇怪地問:你是誰呀?
醫生回答:我是一只蘑菇呀。
病人點點頭,繼續做他的蘑菇。蹲了一會兒,醫生站起來走了一會。
病人不解地問:你是一只蘑菇你怎么能動呢?
醫生說:蘑菇也可以動啊。
他說,哦,原來做蘑菇也可以動。
所以他就跟著動。
然后醫生開始吃飯,
他就問:你怎么可以吃飯???
醫生回答:蘑菇不吃飯怎么長大?
病人覺得對,也開始吃飯。
幾周之后,這個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。
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:共情說難很難,但也挺容易,只不過是在別人遇到困頓時,蹲下身來,陪他做一只蘑菇,而他,必然也有讓自己生活重新快樂起來的能力。
學會共情,才能觸摸到別人心底的柔軟,才能用自己的善良,真正對他人有所幫助。
?- 02 -
有位朋友,他人緣特好、人脈很廣,還很會照顧人,那年他創業的時候,四面八方都有人幫忙。
我們問他怎么“修煉”的,他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。
高中時搬了新家,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。高三的某天,這位警察因公殉職了。只剩下了10歲的兒子和孩子的媽媽。
以前他放學回家,從不拿鑰匙,會喊爸爸來開門。他爸下班早會先到家,
鄰居警察過世后,爸爸特別囑咐他,以后你自己帶鑰匙開門,別喊爸爸給你開了。
朋友不知所措,問為什么。
爸爸說:你一喊爸爸,隔壁小男孩聽見會不好受的。
從此以后,他知道別人有什么不愿提起的東西、或者不好受的某個點,都會刻意的避開,不小心提起也會立刻道歉。如果在一起有人不小心提起,他也會幫別人解圍化開僵局。
父親的共情,傳遞給了他。
事無巨細都能為別人著想,所以他才會有這么多知心好友,人們也愿意和他合作。
學會共情,可以讓善良更體貼。
而善良的人,都是有福氣和好運的。
?- 03 -
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小學寒假的某天中午,我們家門口來了一個提著化肥袋子、手拿一個破瓷碗的乞丐,他身上衣服臟兮兮的,只有臉還算比較干凈。
他看到我們在吃飯,就問我們可否給他點吃的或喝的,甚至刷鍋水也行,門外車子上躺著他重病的老婆。
恰好一個鄰居在我們家串門,就說隨便給個剩饅頭,讓他走行了之類的話。
但是,奶奶放下手里的筷子跟媽媽說,把剛出鍋的饅頭分一半給他吧。又讓爸爸拿點錢給他們。那人接過饅頭,堅持不要錢。最后爸爸把錢硬塞給他。
鄰居不解,一直在說風涼話,還說我們真有錢之類的。
奶奶嘆了一口氣,說她為了養活爸爸和姑姑幾個孩子,當年也跟人討過飯,那時是饑荒,樹皮都被人吃了,過年的時候能吃上芋頭葉就不錯了。
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,有一家人給了她一個玉米面窩窩,
這件事情給年幼的我造成了很大的沖擊,并且銘記了一生。
很多時候自己同情別人,其實是在同情自己。
最高級的善良,必定要學會共情。
己所欲,施于人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與君共勉。
往期精彩好文
1、人有凈氣,風雅自來
2、有一種深情,一生靜靜陪你走
3、最好的夫妻關系,是遇事不責備
4、幸福,深深地藏在家庭里
5、王國維:最是人間留不住,朱顏辭鏡花辭樹
歡迎留言和轉發
?國學研修中心?
? ? 每日推送傳統文化智慧 ? ?